“一带一路”高端物流智库
成 都 新 型 智 库
服务咨询电话:
028-65261105 191-6036-6535

物流如何托举"立园满园"?解码成都"三中心一基地"高质量发展下的产业升级与物流协同策略

发布时间:2025-03-31    阅读:
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肩负着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的重任,正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走在前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市提出了“立园满园”行动,旨在通过重构“3+22+N”园区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根植性,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物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物流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关乎产业园区的运行效率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深入分析成都市重点产业园区的物流需求,提出针对性的物流发展对策,对于推动“立园满园”行动、实现成都未来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3+22+N”产业园区基本情况分析
 
成都市产业园区体系涵盖3个国家级、22个省级及多个市级产业园区,广泛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关键领域。
 
这些产业园区在地理位置、产业定位、发展水平等方面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成都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产业园区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国家级产业园区、省级产业园区以及市级产业园区。产品片区总计达到105个,其中,国家级产业园区占据12个,所占比例为11.43%;省级产业园区包含66个,占比为62.86%;市级产业园区则有27个,占比为25.71%。
 
▲ 表 1 成都市重点产业园区分析
 
 
国家级产业园区包括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计三个园区,涵盖12个产业片区,总面积达421.94平方公里。从产业片区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高新南区、高新西区、青白江区和龙泉驿区。
 
省级产业园区按照园区类型可划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化工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三种,涵盖66个产业片区,总面积达422.7平方公里。
 
市级产业园区从产业片区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等城市中心区域,以及崇州、大邑等城市周边新兴区域,主要涵盖农业园区、商务商贸园区、文化旅游园区三大类别,共计27个产业片区,总面积达1150.96平方公里。
 
▲ 表 2 成都市重点产业片区空间分布
 
 
二、成都市重点产业片区物流需求分析
 
国家级园区(12个片区)聚焦战略引领,成都高新区(专注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成都经开区(主打汽车制造)以及青白江国际铁路港(致力于国际贸易)等代表性园区,总面积达421.94平方公里,为全市贡献了21.14%的工业产值,物流需求呈现“高时效、专业化、国际化”特征,如生物医药冷链物流周转量年均增长26%,中欧班列集装箱吞吐量达107万标箱。
 
省级园区(66个片区)突出产业协同,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16条重点产业链,面积422.7平方公里,物流需求集中于大宗原材料运输(如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园年物流量超过800万吨)、定制化配送(如郫都川菜产业园冷链配送半径达500公里)。
 
市级特色园区共有27个片区,侧重于功能补充,涵盖9个农业园区(如天府粮仓基地)、6个商务商贸园区(例如春熙路商圈)以及12个文旅园区(包括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物流需求呈现“短链化、服务化、绿色化”特点,如天府农业博览园年需冷链仓储30万吨,文旅商品配送时效要求≤24小时。
 
三、物流现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
 
空间错位。对全市“3+22+N”产业园区体系105个产业片区和成都市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在空间分布上进行综合对比,105个重点产业片区,西向分布24个,占比23%;东向分布30个,占比29%;南向分布25个,占比24%;西向分布26个,占比25个,占比25%,以市级产业片区为主。但是西向物流基础设施占比仅1.99%(按照仓储面积分析),对区域产业发展构成了明显的制约因素。
 
▲ 表 3 成都市按方位重点物流园区/中心项目分析
 
▲ 表 4 成都市重点产业片区与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上错位分析
 
▲图 1 成都产业园区与物流设施空间分布
 
功能错位。针对当前部分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提升物流整体运营效率。彭州、金堂、蒲江等重点农产品生产流通基地,亟须加强专业型冷链物流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时有效地响应农产品物流专业化需求。
 
龙泉驿区作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已建立零部件“海外/国内-上海港-泸州港/重庆港-龙泉驿区”、整车“龙泉驿区-新兴铁路货站/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国主要城市/欧洲”等公铁、公水联运通道,但目前区内尚未建成满足汽车产业运输需求的铁路货站及专用线。
 
温江区随着进出口业务的持续增长,其生物医药、苗木花卉、绿色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根基稳固,但物流企业仍主要依赖传统渣土车、罐式容器、纸箱等运输方式,高标仓与冷链仓占比不足,且多为自建自用,区域内公共、专业仓储设施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崇州市作为成都市家居产业的重要基地,其物流设施的现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居出口需求。
 
另外,综合运输效能与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在通道建设方面,多式联运衔接机制尚未健全,铁路、航空等战略通道潜能释放不充分,国际物流网络节点衔接存在堵点,制约供应链响应效率;在应急保障方面,专业化仓储设施布局与重点产业区域匹配度不足,跨部门应急响应机制尚待完善,智慧化防控体系需加快构建。二者叠加导致物流服务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显现。
 
四、具体措施
 
为全面提升物流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效能,成都市将集中力量攻克以下四个关键任务:
 
  1. 一是优化物流枢纽空间布局,加强西部重点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多式联运枢纽功能集成与现代化物流园区规划,重点加强铁路专用线、高标准仓储等产业适应性设施的完善,构建起“枢纽+园区+通道”的立体物流网络体系,确保铁路港、航空港与产业园区的深度对接与无缝融合。
  2. 二是完善立体通道网络,加速提升国际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加强中欧班列与航空货运枢纽的协同效应,创新“干线运输+智慧分拨”组织模式,构建起覆盖主要经济区的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推进航空货运航线网络加密工程,重点拓展至欧洲、东南亚等区域的战略通道布局,同时加强公路集疏运体系与周边省市的跨区域合作,形成“四向拓展、陆空联动”的全球物流服务网络。
  3. 三是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以汽车制造、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为核心,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与专业化物流示范基地,推广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准时化物流(JIT)等先进模式,推动零部件集散中心、农产品产地直供中心等载体建设,打通产业上下游的精准化物流服务链条。
  4. 四是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科学规划“核心仓+卫星仓”分级储备设施网络,建立政府与企业联合的物资储备与动态调配机制,构建覆盖民生保障、医疗物资等重点领域的30分钟应急响应圈;加快推进应急物流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集成物资监测预警、智能路径优化、需求动态预测等功能模块,实现平急转换智能决策与跨部门协同指挥。
通过实施“空间重构、通道提质、产业融合、应急强基”四大工程,致力于构建与“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为“立园满园”行动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成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tag:

中智物流智库——“一带一路”高端物流智库

028-65261105
  • 办公:028-65261105 191-6036-6535
  • 业务咨询电话:191-6036-6535
  • 业务咨询QQ:3072257637
地址(成都中心):
成都市高新区名都路166号嘉煜金融科技中心1幢1单元13A楼03号
中智物流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