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两会已于节前召开,接下来2月26日成都召开两会,全国两会将于3月召开。不仅如此,全国各地两会也相继召开,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促进“两循环”的制高点,自中央到地方都是关注重点,在两会上也会对其发展规划作部署。
一、顶层架构指明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方向
近年来,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及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物流业的发展部署成为重点关注领域,发展趋势呈现智慧物流、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特征。2024年初,中央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和目标任务,将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到战略新高度
(一)国家层面,纲要文件确立物流行业战略地位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同时,国家发展战略强调绿色物流,“双循环”发展格局强调物流业在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构建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
图表1:近年全国两会对物流行业提及的主要内容及趋势特征概览
(二)地方层面,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为区域物流行业发展重点定调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功能,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提升物流供应链韧性。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发展,建设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支持跨境电商物流发展。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物流园区数字化改造,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三)物流业发展趋势:“智”链未来,“绿”动升级,“数”领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物流业实现快速更新发展,具体来看,智慧化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物流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市场规模超1500亿元;在绿色化转型的推动下,物流行业广泛应用新能源车辆与可循环包装材料,数据显示,新能源物流车辆的保有量已突破百万大关。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和实时监控,提升物流效率和客户体验,物流企业数字化平台覆盖率达40%。
图表2:近年物流业趋势指标图片
二、构建“稳运、强技、破障”互补机制推动质效双升
2024年全国两会提出明确要求“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最新统计核算结果显示,随着一系列举措发力显效,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呈稳步下降态势,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比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降至2006年正式建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之下,未来物流行业将进一步加快降本增效进程,具体可通过下述举措践行政策要求。
图表3:近10年全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情况图片
(一)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通过实施“公转铁、公转水”等策略,致力于提高铁路、水运等低成本、环保型运输方式的占比,从而有效减轻公路运输的沉重负担。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还能显著节约物流成本。具体而言,积极推动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种联运模式的发展,通过无缝衔接不同运输方式,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大幅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二)推动物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积极促进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等领域的紧密合作,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消除物流环节中的冗余与浪费。例如,针对当前热门的新能源产业,特别关注“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物流需求,通过定制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确保这些高科技产品的运输更加高效、便捷,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持续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物流路径规划、仓储管理、配送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与智能调度,不仅能够提升物流作业的透明度与可控性,还显著提高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
(四)降低制度性成本,优化行业环境
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流程的简化与优化,努力减少物流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通过推动公路收费透明化、标准化,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为物流企业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
数据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智能仓储市场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辆报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23年物流数字化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及相关统计年鉴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