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端物流智库
成 都 新 型 智 库
服务咨询电话:
028-65261105 191-6036-6535

“钢铁驼队”的城市梯队

发布时间:2025-01-28    阅读:

一、整体运行态势

2024年,中欧班列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开行19392列,同比增长 10.7%,全年班列去程10546列,同比增长12.9%,回程8846列,同比增长8.1%,回程比例45.6%。这一数据有力地彰显了中欧班列在国际物流运输领域中愈发关键的地位。

从货物运输量来看,累计发送货物2077216箱,同比增长9.2%,全年发送箱去程1141437箱,同比增长12.9%,发送箱回程935780箱,同比增长5.0%。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这不仅体现出中欧班列运输承载能力的稳步提升,更深刻反映出中国与欧洲以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之间贸易交流日益紧密,经济合作愈发深入。

此外,全国中亚班列全年开行1.2万列、发送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12%;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发送96万标箱,同比增长11%。
 


▲ 图1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信息按境内省份统计图


▲ 图2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信息按境内城市统计图


▲ 图3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数与增长比率对比图

▲ 图4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前10城市与主要口岸数据

▲ 图5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箱数排名

二、城市梯队格局

第一梯队:“四大核心” 引领潮流

西安、成都、重庆、郑州构成了中欧班列开行的第一梯队。它们在班列开行数量上成绩斐然,均突破2000列大关。这四座城市的合计开行数量超过10,000列,占全国总开行数量的52.8%。

▲ 图6 中欧班列开行的第一梯队情况图

根据国铁集团数据,成渝号位列榜首,成都和重庆凭借西部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与丰富的产业基础,通过紧密的协同合作,共同开行数量超过4300列。成渝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构建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 “四向” 国际物流运输体系,运行线路拓展至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 。

长安号紧随其后,2024 年西安开行超过3800列,同比增长25.1% ,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班列开行量突破2.5万列的城市,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西安不断拓展线路,常态化开行至欧洲、中亚、俄罗斯以及跨里海、黑海等多条线路,辐射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一年里,西安还新开行至格鲁吉亚波季线路,新增浙江台州、江苏宿迁等合作城市,与浙江海港集团加强合作,全年东向海铁联运班列开行 498列,增速达15.5%,并实现了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的交会。

郑州号位列第三,2024年开行超过2000列,已直通欧洲、中亚等的8个境外直达站点,辐射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逾8000家。

第二梯队:群雄并起,奋力直追

2024年,以义乌、长沙、广州、武汉、沈阳、济南、石家庄、合肥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城市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在500-1000列之间,整体开行量达5483列,占全国比例为28.3%。虽然与第一梯队相比存在差距,但从增长趋势来看,部分城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例如长沙,其开行量在过去几年持续攀升,2024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主要得益于当地对中欧班列的政策支持以及不断拓展的货源渠道。

这些城市的中欧班列运输货物与当地产业紧密相连。义乌作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之都,其班列运输的货物以日用百货、塑料制品、纺织品等小商品为主,充分发挥了当地产业集群优势,通过中欧班列将 “中国制造” 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洲市场。广州凭借其发达的制造业和贸易业,班列运输货物涵盖电子电器、服装、玩具等多种品类,反映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武汉依托汽车、光电子等产业,运输的货物中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占比较大,推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在区域合作方面,第二梯队城市积极探索与周边城市及地区的协同发展模式。如合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整合货源,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中欧班列线路。同时,各城市不断拓展班列线路,以提升辐射范围。长沙不仅巩固了至欧洲传统线路,还积极开辟新线路,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新兴市场的联系。广州通过与港口城市合作,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

第三梯队:蓄势待发,潜力无限

第三梯队涵盖青岛、苏州、金华等13个城市,它们的开行规模相对较小,共计2713列,占全国比例为14.0%。

部分城市有一定的增长潜力,比如青岛等沿海城市,凭借其港口优势和不断完善的物流体系,在2024年开行量有一定幅度增长。而一些内陆城市如宝鸡、榆林等,虽然基数相对较小,但也在积极挖掘本地及周边货源,开行量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三、各梯队差异原因分析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枢纽

第一梯队城市大多处于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国家举足轻重的交通枢纽。西安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连接东西部的关键节点,其铁路网络纵横交错,便于货物的快速集结与高效疏散。成都和重庆地处西南地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过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联动,能够辐射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郑州位于中原地区,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为中欧班列的开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比之下,第二、三梯队的部分城市地理位置相对欠佳,交通枢纽的辐射范围受限,致使班列的开行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

(二)产业结构与货源支撑

产业结构对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一梯队城市的产业结构丰富多元,拥有大量高附加值产业。例如,西安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发达,为中欧班列提供了充足多样的货源。成都和重庆的电子、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实力强劲,能够充分满足班列对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反观第二、三梯队的一些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货源短缺限制了班列的开行频率与规模 。

(三)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中欧班列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一梯队城市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与资源倾斜。例如,西安作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城市,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得到了大量政策支持,助力其不断完善物流设施,大力拓展班列线路。而部分第二、三梯队城市由于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进而影响了中欧班列业务的快速发展 。

四、中智认为:发展趋势展望

(一)持续增长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持续深入推进,中国与欧洲以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将不断深化拓展,中欧班列作为关键的物流通道,其开行数量和货物运输量有望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到中欧班列的运营行列,进一步拓宽班列的覆盖范围。

(二)城市竞争格局变化

尽管当前的梯队格局在短期内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愈发白热化。第二、三梯队的城市将通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等举措,全力提升自身在中欧班列运输中的竞争力,逐步缩小与第一梯队城市的差距。一些具备独特优势的城市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未来的梯队排名中实现显著跃升。

(三)合作与协同发展

为实现中欧班列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将变得愈发关键。例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促使成都和重庆在中欧班列运营上强化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未来,预计会涌现出更多类似的区域合作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全面提升中欧班列的整体运营效率与效益 。



tag:

中智物流智库——“一带一路”高端物流智库

028-65261105
  • 办公:028-65261105 191-6036-6535
  • 业务咨询电话:191-6036-6535
  • 业务咨询QQ:3072257637
地址(成都中心):
成都市高新区名都路166号嘉煜金融科技中心1幢1单元13A楼03号
中智物流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