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地区冲突不断,贸易制裁竞争升级,大国博弈日益激烈。在多数细分行业呈现下行趋势的大环境下,跨境是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受“一带一路”倡议、跨境电商等驱动因素影响,跨境物流实现逆势增长。其中,TIR运输凭借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及欧洲等地区贸易往来的“第四物流通道”,正深刻改变着中国跨境物流格局。
一、TIR集结中心蓬勃发展
跨境公路运输包括TIR国际公路运输和普通跨境公路运输。TIR系统是基于联合国《TIR 公约》的唯一全球性跨境货运通关系统。持有TIR证书的车辆,经批准后可在各TIR实施国之间便捷通关,实现“一车直抵、一证直达、一箱到底”。据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测算,TIR运输模式可节省约58%运输时间和38%运输成本。
2024年5月以来,“经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喀什、乌鲁木齐、郑州等多个城市相继落地。12月27日,全国第四个、东北首个经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在沈阳综保区辽中园区落成。目前,各TIR集结中心入驻中外TIR运输企业、国际货代及物流相关企业近40家,开通了中国至中亚、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迪拜乃至高加索等地区的20余条TIR国际公路直达运输线路,实现10-12天到莫斯科,6-8天到中亚,且价格稳定。
▲ IRU东亚及东南亚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冉(右)向沈阳市副市长郑滨授牌(图源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
国际公路运输河南中心实现多项全国首创。2023年2月,郑州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开通,“中国证中国车”首发出境;2023年3月,全国首票TIR大件运输启运;2023年3月,国际公路实现双向连通和常态化运行;2023年7月,全国冷链鲜切花首单出境;2024年3月,肉类跨境冷链运输首车进口;2024年9月,TIR全国首票重卡出境。2024年7月,弘依运输和全程物流两家TIR货运公司参与交通运输部组织发起的国家战略—“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行动。2024年12月,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郑州便利运输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设在北京之外的TIR证签发点。2024年1—11月,郑州航空港已集聚省内外18家TIR持证企业,累计发运TIR运输298辆次,占郑州航空港国际公路运输发车量的60.57%,发运量同比增长2倍,居全国首位。
青岛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打造丝路电商国际物流新通道。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依托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打造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聚集TIR运输资质车队5家,TIR运力65辆。上合示范区着力解决跨境电商物流领域堵点难点痛点,打造“丝路电商”综服基地,围绕丝路电商头部企业精准招商,加快建设上合TIR特色物流通道,培育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新生态。2024年1-11月,上着示范区累计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251车次,货值超1.69亿元,发运量居省内第一、全国第二,对俄发行班车数量占全国30%以上、居全国首位,搭建起“丝路电商”出口新通道。
淄博、哈尔滨、临沂、温州等城市加快建设TIR集结中心。11月18日,TIR淄博集结中心正式揭牌,首发淄博-绥芬河口岸-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线路。12月11日,黑龙江省交投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共同推进哈尔滨建设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集结中心,提升区域国际贸易效率。12月12日,温州启运浙江首票TIR出境货物,致力于建成东南地区首个TIR集结中心。12月23日-25日,IRU相关代表先后赴临沂国际陆港、山东中欧班列现场查看TIR集结中心建设情况。
TIR证持证人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共有TIR证持证人161家,较2023年底增长6.44倍。其中,山东全省TIR证持证人企业43家,占全国总数的26.7%。2024年,青岛、淄博、临沂、济南等地加快推进TIR集结中心建设,全国第五个“经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有望落户山东。
▲ 截至2024年11月全国TIR证持证人分布情况
二、多重机遇提速TIR运输规模化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亚欧交通运输、贸易互联互通。近年来,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我国与东南亚、中亚、俄罗斯及独联体、欧洲等地区的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公路网络持续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22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签订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协定。新冠疫情、跨境电商加速了TIR运输的成熟,跨境公路运输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物流往来的“第四通道”。通过TIR运输,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以及欧洲等地的经济联系逐步加深,推动了沿线国家之间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2024年1-11月,中俄贸易额达到2227.7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跨境电商同比增长38.16%;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855.8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增长8.7%,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额增长11%。跨境电商、跨境贸易的高速增长加速与之配套的供应链快速崛起,TIR运输小批量、多频次、多品类、高经济性、节点可控的特性受到跨境电商商家的青睐。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推动TIR跨境公路运输的战略性需求。近年来,部分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设置贸易壁垒,如加征关税、设置进口配额等。这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通道受到影响,企业在寻求更可靠的运输方式时,开始关注TIR跨境公路运输。同时,局部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如红海危机、俄乌冲突、码头罢工等,对欧亚大陆的贸易路线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部分铁路、海运航线中断或受阻。TIR跨境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冲突区域,还能实现关键节点可控,便于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 满载货物的卡车准备从吐尔尕特口岸出境(图源新疆日报)
口岸物流体系建设助力TIR拓线提质。吉尔吉斯斯坦在图噜噶尔特口岸(对应吐尔尕特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对应伊尔克什坦口岸)设立TIR专用窗口,优先办理TIR业务,推动实施TIR绿色通道。蒙古国在扎门乌德口岸(对应二连浩特口岸)启用TIR-EPD系统(TIR电子预申报系统),设立TIR绿色通道,减少TIR口岸等待时间,提升中蒙及中蒙俄通道沿线运输及贸易便利化水平。喀什地区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不断深化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加速推进“两国双园”建设,为TIR运输提供产业支撑。满洲里海关加强与杭州、郑州海关协作配合,探索建立属地海关与口岸海关TIR业务联系配合机制,设立TIR业务专岗,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和业务咨询服务,确保TIR运输车辆“随到随放”。2024年1-11月,郑州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出境作业263票,位列全国第一;胶州和喀什海关出境作业各250票,位列全国第二;三个口岸作业票数约占全国64.33%。
三、新格局下TIR跨境公路运输发展趋势
TIR向北向西、GMS向南,国际公路运输进入“双轮驱动”新阶段。TIR跨境公路运输已初步形成头部企业引领的市场化运营格局,形成中俄、中巴、中亚、欧洲等北向、西向主流线路。目前,全球已有78个《TIR公约》缔约方,东南亚国家尚未加入TIR公约。2024年6月,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在昆明启动。根据协议,持有GMS的车辆“一证通行多国”,可在一年有效期内沿指定路线在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GMS各国之间自由跨境运输,减少吊装、换柜、掏箱等中间环节。2021年,重庆市率先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TIR和GMS直通车牌照的全牌照城市。2022年,成都天府新区与重庆巴南区签署《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成渝跨境道路运输平台,累计开行跨境公路运输班车超14316车次、运货值约301.36亿元。2024年11月,青岛实现GMS青岛-曼谷、青岛-河内两条线路全国首发。2024年12月,郑州成功首发GMS郑州-曼谷线路,标志着河南国际公路运输进入“双核时代”。GMS国际道路运输有效填补了TIR南向线路空白,国际道路运输将进入TIR与GMS双轮驱动时代。
中智认为:2024年,我国先后落地4个TIR集结中心,为内陆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通道中的枢纽地位。同时,TIR运输也面临国际道路状况不佳、通行能力有限、多国海关协调难度高等发展瓶颈,叠加准入门槛高、语言不通等因素,TIR运输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持续演变,内陆城市应从国际物流战略通道构建、全球供应链优化以及口岸物流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精准施策、突破瓶颈,进一步释放TIR跨境公路运输潜力,谱写跨境公路运输的新篇章。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