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智物流智库就如何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含金量”和泸州对外开放能级,拓展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接受泸州日报采访
一、四川装备产业:西部工业的闪耀明珠
四川装备产业作为四川省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近年来规模持续扩大,重大技术装备加速突破,集聚水平明显提升。2023年,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548.8亿元,占全国工业比重为2.3%,居全国第9位,较2021年提高两位。同年,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04万亿元,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为1.86%,约为制造业的1.5倍,显示出四川装备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创新能力。
在产业分布上,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呈“双核一带两翼”的空间布局。其中,“双核”之一的成都市,依托双流航空经济区、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多个优势区域,汇聚了众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创新资源,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而德阳市则凭借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全力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在重大装备制造领域独树一帜。“一带”即成都平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带,围绕着成都和德阳这两个核心,积极发展航空与燃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装备产业等多个核心领域,形成了一条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黄金地带。“两翼”中的川南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发展无人机与通航、节能环保装备等特色产业,为四川装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川东北地区则聚焦于航空与燃机装备、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配套发展基地的建设,为整个产业的配套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四川装备产业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多个关键领域四川装备产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航空装备产业领域,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构建起了以成都为核心,绵阳、德阳、自贡、泸州等市州协同发展的航空装备产业空间格局,众多航空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从飞机零部件制造到整机装配,从航空发动机研发到航空电子设备生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推动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汽车产业同样成绩斐然,全产业链规模成功突破3000亿元,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汽车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四川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力量。动力电池产业产量超105GWh,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四川的动力电池企业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生产能力,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产值达2700亿,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四川凭借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从水电、风电到太阳能发电设备,四川制造的清洁能源装备畅销国内外,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装备产业正以其强大的实力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现有运输通道:优势与瓶颈并存
(一)多元通道织就物流网络
四川装备产业的运输通道宛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涵盖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它们在四川省内外纵横交错,共同支撑着装备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产业的物流运输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坚实的保障。
铁路通道:四川装备产业通过铁路通道连接全国各地,尤其是中欧班列的开通,为四川装备产品打开了通往欧洲市场的大门。铁路通道的分布以成都、德阳等装备产业集聚地为核心,辐射至绵阳、自贡等周边城市,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铁路物流网络。
公路通道:四川省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发达,为装备产业提供了快速的陆路运输选择。特别是泸州港等重要港口的公路连接,使得装备产品能够迅速集散至全国各地。
水路通道:泸州港作为四川第一大港,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泸州港连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重要城市,为四川装备产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水上出海通道。
航空通道:成都作为国际航空枢纽,为四川装备产业提供了快速的空中运输通道。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货运能力,使得高价值、急需的装备产品能够迅速送达国内外客户手中。
(二)发展困境亟待突破
尽管四川装备产业的运输通道呈现出多元化的优势,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能力和效率问题,这些问题犹如一道道枷锁,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通道能力来看,部分运输通道存在明显的短板,其中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不足成为了制约长江上游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的关键瓶颈。由于三峡船闸的通行能力有限,导致大量货物在船闸前排队等候,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使得长江上游港口的货物积压情况时有发生,无法充分发挥其物流运输的潜力,进而限制了四川装备产业通过水路运输拓展市场的步伐。此外,四川装备产业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仅为40%,这意味着大量零部件需要从沿海地区甚至国外采购,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而且由于运输距离远、环节多,还容易出现零部件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进度和利润率,削弱了四川装备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和生产效率。
在物流运输效率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泸州等地缺乏铁路监管作业场所,这就导致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协调和等待。当货物到达边境口岸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快速的通关流程,往往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检查和放行,这无疑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时也使得货物的运输周期变长,严重影响了货物的交付速度和客户满意度,对四川装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区域竞争方面,四川省内同一港口群的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存在腹地重合的情况,这使得各港口之间的运输职能分工不够明确,规划能力过剩,从而引发了激烈的同质竞争。各港口为了争夺货源,往往采取低价竞争等手段,导致资源浪费,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这种混乱的竞争局面不仅影响了各港口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使得整个区域的物流效率大打折扣,无法为四川装备产业提供高效、稳定的物流服务,阻碍了产业的协同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三、泸州港:崛起中的出海黄金通道
(一)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
泸州港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泸州港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配套的物流园区,包括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以及保税仓库等。泸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24万标箱,显示出其强大的物流处理能力。此外,泸州港还积极推进智慧港口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港口运营效率。
服务能力方面,泸州港提供多元化的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装卸、仓储、分拨等,能够满足不同装备产品的物流需求。泸州港还通过与成都等内陆城市的合作,提供铁水联运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四川装备产业的出海通道。泸州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通过铁路、公路与水路的有效衔接,为四川装备产业提供了灵活多样的物流解决方案。泸州港的多式联运服务能够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二)航道条件与航线网络
长江干线泸州段全长136公里,航道等级为三级,可全年昼夜通航1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航5000-8000吨级船舶。中远、中海、民生、长航、太平洋等船公司在港开通了“泸州—上海”“泸州—武汉”“泸州—武汉—台湾”等集装箱快班轮航线,班轮密度达30余班/周;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等20家世界级海船公司的集装箱到港中转;还开通了“泸州-昆明”铁水联运班列等。
(三)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泸州港得到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政策扶持,现已具备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功能平台,成功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正式投运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特别是近期,泸州港临时开放水运口岸延期获批,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出泸州港将助力泸州大力发展航运物流、口岸贸易等开放型经济业态,支撑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进一步促进泸州依托水港优势建设长江航运贸易中心。
从发展规划来看,泸州港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印发,为泸州港的未来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在这一方案的指引下,泸州港将进一步提升港口吞吐量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港口运营管理等措施,不断挖掘港口的潜力,提高货物的装卸和运输效率,确保港口吞吐量能够稳步增长,满足四川装备产业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当前,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场平项目已交工验收,3号闸口投入运行;泸州港新能源材料仓储分拨中心一期工程正开足马力抢进度;泸州港纳溪港区石龙岩作业区一区工程水工平台已全面完成……泸州港正在不断提高联运网络辐射能力。下一步,泸州将围绕构建“内河港+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五港联动的区域国际物流枢纽,升级泸州港集疏运功能,全力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
四、出海通道的价值:区域与产业的双重提升
(一)经济腾飞新引擎
泸州港作为四川装备产业出海通道的核心枢纽,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犹如一台强劲的发动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高效的物流运作模式显著提升了四川装备产业的物流效率,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得力助手。2023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了10.61%的同比增长,达到24万标箱,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其在物流运输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强大能力。随着港口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泸州港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将装备产品运往世界各地,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泸州港积极发展的多式联运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四川与国内外市场的紧密联系,如同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地域的桥梁。通过与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的深度合作,泸州港构建起了高效便捷的铁水联运网络,使得四川装备产品能够借助这一网络快速、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种紧密的市场联系不仅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往来的频繁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产业生态系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得泸州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
(二)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提升四川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泸州港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港口条件,使得四川装备产品通过泸州港的江海联运服务,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抵达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相比传统的陆路运输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一优势不仅体现在运输时间的大幅缩短上,能够让四川装备产品更快地响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抢占市场先机;还体现在运输成本的有效降低上,提高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得四川装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通过这种高效的出海通道,四川装备产业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国际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生产计划,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泸州港作为四川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凭借其优质的物流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选择其作为装备产品的出海通道。随着泸州港服务能力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其在国际物流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日益提高,成为了四川装备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通过泸州港与四川装备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四川装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四川装备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效应逐渐形成,使得四川装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辨识度和美誉度,有力地提升了四川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泸州港的使命与未来
泸州港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港口设施、良好的航道条件、丰富的航线网络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具备打造四川装备产业出海通道的坚实基础和显著优势。通过加强港口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以及拓展国际市场合作等策略的实施,泸州港必将成为四川装备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这不仅有助于四川装备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将推动四川装备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四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泸州港在四川装备产业出海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也希望各方能够积极关注和支持泸州港的发展,共同为四川装备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tag: